找到相关内容13046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弥陀本愿威神力(四十八愿) 浅注

    夹邪,不夹恶。专注于一处,一门深入。一心念佛。不中断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念佛不断。不断念佛。   净土法门;以实相为体。以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为宗。以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愿为本。   三根普被;上智与下愚...;才能具足信愿行。   不夹杂;才能一心专念阿弥陀佛。   不中断;才能昼夜不断。   杂修难成就道业。修任何法门,都必须专注而一门深入,并持有恒固不断的道心,方可成就。念佛法门,亦复如是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885659.html
  • 南无观世音菩萨略解

    伟大的母爱,在父性之中是不易多见的。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应现妇女身,乃是藉女性受苦之多以表现菩萨忍耐,藉女性的母爱以表菩萨的慈悲。尤其是于女人之身而深入妇女群众,广度多苦多难的妇女。同时,经中有言:“先以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085663.html
  •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

    对于当今世人来说,已经如同呼吸一样不可或缺。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技术所带来的各种便利产品所包围,实证性、标准化、实用性等观念早己深入人们的骨髓,成为人们面对世界的基本态度。科学和宗教的关系,也并不像曾经的...

    俞学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285667.html
  • 须弥山石窟概述

    深信,须弥山石窟的研究工作将会更加深入,研究成果将会更加辉煌。  注 释  (1) 刘敏《甘肃固原的石窟造像》,《文物参考资料》1956年4期  (2) 《万历固原州志》、《甘肃通志》、《甘肃新...

    陈悦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1385691.html
  • 无我——解脱的关键

      虽不论如何,我们都是无我的,但要证得却不是用说的,还是要从现实的我来深入观察才行。有法师说“若不因先有我执,怎得无我。”所以我们不能盲目说无我,而陶醉在理论里。因此,...

    杨云唐

    修行|无我|解脱|我执|烦恼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08074986048.html
  • 立社念佛万古师(续)

    深入经藏,阐竺道生顿悟之义,著《辩宗论》。东晋i义熙问,至庐山参礼慧远大师,大师于道场前掘池种白莲华,与志同道合者结白莲社,灵运为作《净土咏》。又曾参与润饰《大般涅盘经》译文,另撰有《金刚经注》、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5786278.html
  • 宗教本质简论

    伴随神灵的非神化倾向,是宗教的世俗化倾向,或者说是宗教的非宗教化倾向。从历史的长河看问题,“宗教世俗化”的命题是否正确值得研究。因为宗教从诞生开始,就是和世俗生活结合在一起的,后来它更是深入...

    李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486330.html
  • 学《心经》用《心经》

    不异色,色与空在一定的意义上是等同的。有的书上就单讲这四句话,认为佛教的大智慧与大慈悲都包含其中。空就是佛教的大智慧,是文殊菩萨的法门 ;色就是大慈悲,是普贤菩萨的法门。这种理解更加深入地把经文内在的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686339.html
  • 太虚大师“人间佛教”思想析

    事业而闭门修养;若离了社会人群而修养,则一入于社会人群中仍谈不上相应,这种修养根本是不兑现的!故须即于日用行事上,把自己德身口意三业修养成正洁无疵,学大乘菩萨积极救世的精神深入社会人群中,发大悲救苦之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886346.html
  • “心”的佛教之最终成熟

    引向深入和广大。   (一)智顗的“一念心”佛教   智顗直接继承意思“依止一心以修习止观”的思想,创立了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,发展出了“心”的佛教天台宗版。前面已言,慧思所说的“一心”还是...助人达到“中道实相”的解脱之道,而不是八种正确的解脱之道。虽然“八正道,,在佛教中肯定是正确的,但就其内涵而言,“八正道”之“正”并非是正确的意思。   ⑦ 虽然,随着人们对佛教认识的深入,老庄化的...

    陈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425386649.html